发展战略与考核部
高教前沿
SANQUAN
当前位置: 首页  高教前沿
促进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1-11-23      浏览次数:153

摘 要:民办高校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自身办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设计中,民办高校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有效提升管理效益,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发展观,实施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入探索改革和创新之路,强化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办学精神。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公益性


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的进程中,民办高等教育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法治化和专业化。当前,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民办高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自身办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在要求。因此,民办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适应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态势,进一步补充和丰富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层次高等教育的期待,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承担好民办高校应有的责任。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民办高校管理效益

民办高校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组织有效参与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在提升民办高校管理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要始终坚持党对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党的建设在推进民办高校依法办学和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在政治上加强引领,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严格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要在理论上加强引领,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领规范师生行为,凝聚发展正能量。要在思想上加强引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勇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始终保持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坚定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自信。要在方向上加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公益办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要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民办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领导学校的党建、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董事会和校行政要全力支持校党委依据党章及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三是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效能。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符合民办高校实际的机构职能体系。要从制度上落实“一岗双责”,实现三级联动,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党建和思政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院系作为党建思政工作的“大动脉”功能,将党建思政工作的触角向组织末端充分延伸,确保党建思政工作和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考核,提高党建思政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挥作用的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发展观

民办高校的举办者,要确立以人为本真心实意办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即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学生是民办高校的“产品”,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民办教育,即必须生产出高质量的教育“产品”,为此,追求“产品”高质量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民办高校的管理者特别是办学者,要真正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舍得投入设备和师资资源,不断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为人才培养提供基本保障;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都要围绕教书育人,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此外,还要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性,始终把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坚定方向。

二是以教师为根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国家要确保民办高校教师享有与公办高校教师同等地位;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要确保教师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文氛围和生活待遇,努力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民办高校要对教师加强培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要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引导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三、开展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教学实践

当前,培养大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主要职责。民办高校走应用型办学之路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

一是构建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教学、教学管理、质量监督、学业评价等内容,构建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应用为本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力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体系,过程考核的学业评价体系,过程监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和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体系。

二是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既区别传统大学中高深学问的探究者,也区别于现代研究型大学中的研究型、创新型、科技型人才,而是强调人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探究到的客观规律运用到社会实践和工作实际中去,懂得技术的破解、技术的改进和技术的操作,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思维,以及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外有一些较为成熟的实践模式,如德国的“企业主导型”实践教学模式,加拿大和美国“能力中心的课程开发型”实践教学模式,英国的“资格证书导向型”实践教学模式,日本的“基于职业训练方式的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等。我国民办高校应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要高度重视和发展实践教学,将创新实践教育理念纳入到大学的制度化建设中来。

四、深入探索改革和创新之路

创新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业是开启组织生命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前提,高质量发展是组织充满活力、永续发展的保障。从历史性和比较性视角来看世界大学发展趋势,我国的民办高校还处于组织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是一个创业型组织,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变换提升各要素间的关系,实现动态性平衡,成功完成真正的创业。从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来看,我国的民办高校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组织构型,而是具有了比较成熟的组织型态,其组织成员大多具有较高学历、较多学识,组织规模和质量也达到了一定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创新型组织。我国现阶段的民办高校,应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抓住机遇,加强学习,强化内部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办学不断引进发展资源,实现快速转型和提质。

一是以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民办高校要充分释放体制机制的活力,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和谐促改革,以内涵促提升,以创新促发展。要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学科专业设置。要在优化人才选拔制度、考核激励制度、职称评聘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锻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一支结构科学、优良稳定的师资队伍和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要在教科研管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提升教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成果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要充分利用好民办体制机制的优势,整合力量、优化资源、发挥综合效益,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益。要构建科学高效、导向明确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高质量。

二是以推进开放办学加速形成自身特色。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特色是经过学习借鉴,长期凝练而形成的。我国民办高校办学,要学习借鉴世界高水平大学办学的成熟经验,同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优质的办学资源,不断提高国际交流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提高自己的办学成效。要树立与国内知名高校充分合作的意识,学习借鉴公办高校比较成熟的办学经验,利用公办高校的优质资源,促进自身形成特色,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实施同国内同类型民办高校差异化发展的战略,确立错位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要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不动摇,探索符合自身实际、体现社会需求的办学模式改革,大力推进产业学院、行业学院的建设,实施真正意义的产教融合,采取有效举措,不断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的办学之路。

五、强化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办学精神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发展。发展教育必须把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作为奋斗目标。教育优先发展,就是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解决所有问题中首先解决民生问题,在民生问题中首先解决人民的受教育问题。教育发展要得到人民认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要经得起历史检验,适应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就高等教育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要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坚守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

一是要坚守公益性。公益办学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办学体制和办学主体上。公办高校由政府办学,是社会公共组织;而民办高校是非公组织,大部分主要由企业家办学,具有“企业属性”,带有投资目的,在教育组织方式上,受聘的校长及校长群体,是经营管理者。但是,民办高校办学具有非商业投机性、社会效益外溢性,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具有与商品交易不同的特点。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出台与修订,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同时也约束了一些民办高校不良的办学行为,更好地促进和推动了民办高校公益办学和履行好社会责任。公益办学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民办高校举办者从选择投资教育这一刻起,就必须认识并理解这一要求。教育本身是不直接参与社会生产的,教育是公共产品,也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举办教育就是在从事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学校中的一切工作就必须围绕如何更好地培养人才而展开。当然,取得合理回报是应该的,但决不能牺牲人才培养质量和师生的利益。

二是要坚持社会性。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是我国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是我国现代民办高校举办者的楷模。他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公益办学的举动,开创了中国民办公益教育之先河,并在办学中成功进行了先行先试。张謇先是兴办实业,而后倾资兴学、以商养学,把他从商的红利捐作教育、慈善和地方公益经费。有人总结,张謇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张謇为南通教育总计投资257万两白银,在全国各地独自创办或参与创办师范、纺织、医学、农业等高等学校和职业、专科学校近400所,创办了一批小学、中学和大学,为形成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兴办实业、倾资兴学、以商养学的行动框架,实业教育思想、伦理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思想,还是创业教育思想等理论阐释,均清晰勾勒出张謇倾情教育、公益办学的崇高境界、价值追求和社会使命。张謇在几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坚守的公益性和社会性的办学思想,成为破解当今民办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探寻民办学校立校之本,叩问民办学校办学之魂的实践依据和价值遵循。因此,民办高校不论是举办者本人,还是管理者,都要坚持公益性办学初心,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