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学校“改革活校”战略,推动学校目标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6月17-18日,我校2023年目标考核书院、院(部)集中反馈会分别在平原校区行政楼和基础医学楼召开。王之玺副院长出席会议,院(部)考核组织单位教务部、书院考核组织单位学务部、各书院、各院(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发展战略与考核部负责人主持。 王之玺对2023年目标考核的整体情况进行了通报。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2023年目标考核工作,工作启动之初,主要领导就明确了年度目标考核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新;战略引领、成果导向;和而不同、特色发展;闭环管理;减负增效工作原则。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各相关单位通力配合,经历了前期调研,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结果公示,成绩反馈等多个阶段,历时10个月,较好的完成了既定目标。下阶段,我们将持续围绕“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这两个主题,通过目标考核体制改革,营造积极向上的三全文化。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随后,各院(部)、书院负责人结合本单位实际,围绕目标考核工作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环节,依次发言,积极讨论,为学校高质量目标考核体系的建立建言献策。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卢龙斗教授建议通过“虚实结合、高效简洁”的考核理念再造,抓大放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打造“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新局面;基础医学院院长杨保胜教授、医学影像学院院长史大鹏教授、康复学院院长袁志垚教授等建议通过“综合奖励+单项奖励+特殊贡献奖励”多维结合的目标管理方式,促进院(部)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检验学院院长贺志安教授、护理学院院长薛松梅教授等建议紧盯学校定位,通过“宏观层面引入投入产出比+微观层面制定更科学的分类考核指标”的精细化考核手段,兼顾院(部)工作量、师资队伍、发展阶段不同的实际,注重各学科专业的均衡发展;药学院院长李长正教授建议围绕“激励拔尖,鼓励后进”制定考核指标时,要避免搞平均平衡,促进院(部)卓越发展;健康管理学院院长胡惠华教授建议营造一种包容性强、容错率高的考核氛围;口腔技术学院、光明眼科学院、外国语学院、仁智书院相关负责同志建议在相关专业建设、学风评价指标中关注不同专业学生实际。精诚书院、智行书院、护理学院等负责同志建议提升考核指标制定的时效性和考核评价的客观性。 王之玺对各位专家教授在学校目标考核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2023年,我校明确提出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融合兴校”“改革活校”“文化润校”五大战略,高质量的目标管理体系是确保学校五大战略落地的重要制度保障,这不仅是关乎学校发展的大事,也是关乎各单位目标达成和个人发展的大事。下一步,发展战略与考核部要对大家提出的整改建议,认真梳理总结。教务部、学务部作为院(部)、书院目标考核的组织单位,要针对大家提出的整改建议,会同考核组其他相关单位,深入分析,逐条研究各条意见和建议,将本次反馈会各位专家教授的意见,作为2024年目标考核改革的重要依据,要充分考虑各单位实际情况的不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和评价指标,坚持“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思维,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及时与相关单位做好沟通反馈工作。使目标考核真正发挥其在学校战略落地、组织目标实现和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